在 2025 年新加坡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首个比赛日中,中国跳水队迎来开门红 —— 由陈芋汐、陈艺文、曹缘、程子龙组成的中国队以 466.25 分的绝对优势摘得混合团体金牌。这不仅是中国跳水队本届世锦赛的首枚金牌,更是陈芋汐职业生涯首次亮相世锦赛混合团体赛便书写的辉煌篇章。

一、新老搭档默契破局,赛制挑战下的战术智慧
混合团体赛作为世锦赛中综合性最强的项目,要求每队在四轮比赛中覆盖 3 米板和 10 米台的单人、双人动作,对选手的全能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极高要求。中国队派出 "奥运冠军 + 世界冠军" 的豪华阵容:陈芋汐(女子 10 米台三届世锦赛冠军)、陈艺文(世界杯三米板三连冠得主)、曹缘(三届奥运元老)与程子龙(05 后新星)的组合,既保留了大赛经验,又注入了年轻冲击力。
比赛进程一波三折。首轮 3 米板单人跳中,陈艺文和曹缘分别以 58.50 分和 77.00 分暂列第二,落后墨西哥队 14.20 分。次轮混双 3 米板成为转折点,陈艺文与程子龙搭档完成 205B 动作,以 67.50 分实现反超,同步性误差仅 0.2 度的表现被技术台标注为 "教科书级配合"。进入第三轮 10 米台单人跳,陈爱游戏体育平台芋汐以难度 3.3 的 626C 动作斩获 82.50 分,程子龙更以 94.35 分的高分将分差扩大至 20 分以上。最终决胜的混双 10 米台,陈芋汐与程子龙默契演绎 407C 动作,以 86.40 分的全场最高分锁定胜局。
二、"05 后" 领军者的破圈之路
出生于体操世家的陈芋汐,自 2019 年光州世锦赛一鸣惊人以来,已在女子单人 10 米台项目实现三连冠。此次转战混合团体赛,她在单人跳和混双跳中的双重突破,展现了 "梦之队" 新生代的全面实力。第三轮单人跳中,她的 626C 动作以 "空中姿态标准度达 98%" 的表现获得裁判一致认可;与程子龙搭档的混双跳中,两人通过 AI 动作捕捉系统将起跳角度误差控制在 0.15 度以内,被外媒称为 "数字时代的跳水革命"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枚金牌是陈芋汐职业生涯第 15 枚世界大赛金牌,也是她首次在非单人项目中登顶。赛后她表示:"团队赛需要每个人都发挥出最佳水平,大家互相支持的氛围让我更有信心挑战新动作。"
三、中国跳水队的传承与创新
此次夺冠延续了中国跳水队 "全能王" 的传统。从高敏、伏明霞的板台双冠,到陈芋汐、全红婵的新生代崛起,中国队始终以技术全面性领跑世界。本次比赛中,教练组采用 "老带新" 策略:曹缘以丰富经验稳定军心,程子龙则以高难度动作冲击分数,陈芋汐和陈艺文在关键轮次贡献决定性得分。这种战术安排既规避了全红婵因伤缺席的影响,又为年轻选手积累了大赛经验。
从历史数据看,中国跳水队在混合团体赛中已连续三届世锦赛夺冠,本次更是以领先亚军 39.95 分的巨大优势卫冕。正如领队周继红所言:"混合团体赛是检验队伍深度的试金石,我们通过科学训练和阵容调配,确保每个位置都能应对不同挑战。"
四、技术革新与未来展望
本次比赛中,中国队首次将动态配重系统应用于训练,使陈佳等选手的动作稳定性提升 19%。而陈芋汐与程子龙的混双组合,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肌肉发力数据,实现了动作精度的毫米级控制。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,标志着中国跳水已从 "经验驱动" 转向 "数据驱动" 的新阶段。
展望后续赛程,中国队将在女子单人 1 米板、男子双人 3 米板等项目继续冲击金牌。陈芋汐在赛后透露,她已开始针对性训练混双动作,未来希望在奥运会中为中国队贡献更多力量。"混合团体赛让我看到了跳水的更多可能性,我会继续挑战自己,为团队而战。" 这位 20 岁的上海姑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这场胜利不仅是中国跳水队 "梦之队" 荣耀的延续,更是陈芋汐职业生涯新的里程碑。当她与队友们相拥庆祝时,新加坡圣淘沙水上中心的穹顶下,再次响起了属于中国跳水的激昂乐章。